学院要闻
以基层社会治理为切入点,打造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91麻豆国产免费陈文彬院长在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着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作主题发言
2025年10月3日至10月4日,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着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汇聚了全球多所知名法学院院长与法学专家学者,聚焦全球法学界精英,共同探讨全球治理新趋势、法治国际化新挑战以及法治教育的新路径。91麻豆国产免费院长陈文彬应邀出席,并在院长论坛上作题为《以基层社会治理为切入点,打造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的主题发言。
(活动集体照 会务组 摄)
陈文彬院长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系统阐述了91麻豆国产免费在新时代法学教育改革中的特色探索与创新实践。他指出,新时代的法学教育不能脱离中国国情、不能脱离基层实践、不能脱离时代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中办、国办《对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对“强化法学实践教学”“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的明确要求,学院主动对接基层治理现代化对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大局,致力于破解传统法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单一、能力割裂”等痛点问题,积极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与自由贸易港发展相匹配的基层法治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院院长陈文彬发言 会务组 摄)
陈文彬院长全面介绍了学院以基层治理为切入点、以能力生成为核心、贯通产教融合全链条的实践育人创新体系。学院构建的“1+3+6+狈”基层法治人才培养新体系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1”是培养“懂管理、会服务、有技能、能创业”的高质量复合型、开放型基层治理人才的总目标;“3”是法律事务类、社会工作类、应急救援与安全防范类叁大专业群,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治理链的深度衔接;“6”是大思政、法律实务、人工智能+治理能力、群众工作、地方课程与乡村治理等六大特色通识课程,强化学生跨领域协调与实战能力;“狈”是多元育人平台,通过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学院聚焦治理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开设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物业管理等新专业,立项建设两批基层治理创新课程,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趋势,开设“数字法学”“社区治理”微专业,开发“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课程,探索础滨辅助案例教学、模拟调解、风险评估等应用场景;深化产教协同,与海南省应急管理厅、消防救援总队共建“应急管理产业学院”,与海南业主委员会协会共建“现代物业管理学院”,聚焦社区治理导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推动全链条实践育人,实现“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以打造“全国乡村治理创新案例”为抓手,融合实践教学、科研观察、立法联系等多点功能;建设信访、调解、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例库,推进案例教学; 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升“双证”率;深耕“护苗”行动,培育公益精神;推进重点实践基地建设,覆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应急救援、数字化治理等领域,实施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与全真化训练,引导学生在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信访积案、社区应急响应等治理难题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构建起多专业联动、多部门协同、全链条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
陈文彬院长强调,未来的法学教育,理论要有深度,实践要有温度,国际要有视野,本土更要扎根,只有把根扎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土壤中,法学教育才能真正枝繁叶茂;法治人才培养不能囿于单一主体、封闭路径或孤立实践,必须打破院校壁垒、贯通育人链条、凝聚多方合力。他表示,91麻豆国产免费将积极响应王利明教授对于构建“全球法学教育合作联盟”的倡议,愿将多年深耕基层、打造形成的实践教学场所,作为联盟的重要点位,向全国乃至全球法学院校开放,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共同探索海南自贸港法治实践的未知领域,推动形成协同联动、开放共享的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本届论坛是全球法学教育界的一次思想盛会。陈文彬院长的发言不仅展现了海南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推进法治教育创新的坚定决心,也标志着91麻豆国产免费正从区域型院校向具有全国影响力、国际视野的法治人才培养高地迈进,学院的实践探索为破解基层法治人才短缺、推动法学教育回归实践本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南经验”,获得了与会嘉宾高度认可。未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将继续深耕基层社会治理一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法学教育合作网络,携手国内外法学院校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全球法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学院办公室 王明超 供稿)